大连保税区金安消防职业培训学校
语言选择: 繁體中文

行业资讯

古人的防火意识强不强?看看古代的消防器材,与今天的像不像?

消防,可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,不管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,还是社会上的公共设施,做好必要的消防工作,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,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公共场合看到各种各样的消防器材、火警设施,当然最重要的消防储备,便是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中的消防大队。现代社会科技发达,设施先进,通讯便利,自然会让城市消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,那么在古代,人们又是怎样进行消防工作的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一、很早就出现了火情报警和基础预防,并且违反防火规定,要受到法律的处罚

古代中国对火灾是相当重视的,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古代建筑,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木结构,属于易燃材料,稍有不慎,就会酿成火灾,不仅民间的民居有这样的风险,即便是皇宫,如果不注意防范,也会发生失火的悲剧,北京的故宫,就曾经因为防范的疏忽,而发生过多次火灾,所以在古代,人们对火灾的报警还是非常重视的。

《周礼》中就有“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”的记载,说明至少从周代起,就有政府的官员会经常敲打木铎,来提醒大家谨防失火了。到唐代的时候,这种预警的设备由木铎变成了铃铛,人员也从一个人,变成了一个巡逻小队。到了明代完成火警巡逻任务的,更是升级到了正规部队的级别。“初更遣军人,一一摇振环城巡警”,可见那时候对于火情的尽早发现和报警还是非常重视的。

对于严禁人们在公共场合留下火灾隐患,更是很早便以立法的形式进行了规范。殷商时规定,如果有人将未燃尽的火灰弃于道中,会被处以剁手的极刑。秦朝对类似的行为则是会被施以“鲸刑”,也就是在脸上刺字,让大家都唾弃他,令他一辈子抬不起头来。

到了唐代,对于纵火的法律规定就更加规范严密了,《唐律》中规定:

“诸于山陵兆域内,失火者徒两年,延烧山林者流放两千里。

也就是犯了普通的纵火案,要判有期徒刑两年,要是引发了山火,烧毁了林地,那么就得发配到两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去了。这么看来,虽然古代的科技不发达,但是古人的防火意识还是挺强的,而且相关的法律规定还挺健全。

二、防火救灾不能只加强老百姓的防范意识,设立专门机构也非常重要

古时候,历朝历代都存在着类似今天消防大队的机构,只不过那时候的叫法不同,承担的职责也不一定单一,按史料记载,这样的消防大队,在汉朝的时候,就已经出现了,而且管理的具体事物不仅多,权限还不算小。

在宋代之前,负责城市消防事务的机构叫“执金吾”,具体的工作范围是“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”,看来这个“执金吾”,管理的事情还真的是不少,不仅要负责城市火灾的警示和救援,还要负责社会治安和市容市政的管理,岗位职责相当于警察局、消防大队和城管机构的整合。

既然负责的工作比较多,部门内的人手自然就要配备到位。在古代“执金吾”可真不是一个小型的政府部门,人员少则几百,多则上千,《后汉书》中就曾经记载过“执金吾”进行大规模城市巡逻的场景:

“执金吾缇骑二百人,持戟五百二十人。

看这阵仗,不仅人数众多,而且还都是手持兵器,这么在大街上做一次环城展示,估计对犯罪分子和意图不轨,特别是有意纵火的坏人,会起到相当大的震慑作用。

宋代,分工细化,有了专门的消防大队,但是人员的编制,依然是属于军队的,名曰:军巡捕,军巡捕在城市中设立很多分支机构,储备大量消防物资,并且在多处建立望火楼,不分昼夜监视城中火情,一旦有情况发生,立即前往扑救。

明代更是加强了对日常火情的监控,不仅有专门的消防部队,地方上也会按照居民的居住情况设置防火铺,每个防火铺安排三到五名火夫,加强社区的火情巡逻,如果遇到社区中的小型火灾,基本上防火铺的火夫在百姓的协助下就能及时扑灭,以便提高灭火的效率和及时性,如果遇到大型火灾,就会十万火急地招来消防大队的“火兵”一同灭火,这些“火兵”平时也是训练有素,已经很有现代社会中消防员的风范了。

三、有了消防队,消防设备当然不能少,看看古代的消防器材都用啥

“火兵”们使用的消防设备,在现在人眼里是比较原始的,但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,也算得上是先进的“高科技”产品了,这其中使用最多的应该算是水囊和唧筒了。

水囊实际上就是猪或牛的膀胱,救火的时候,将大量注满了水的水囊,扔进火场中,动物的膀胱受热以后会破裂,里面的水自然就会起到灭火的作用,但是水囊的储水量还是有限的,如果遇到较大型的火场,就得出动唧筒了。

唧筒是在长且粗的竹竿一端开窍,中间放包裹着棉花的木棍,连接上水源后,就用力推压木杆,让水源中的水可以从竹管的另一端喷射出去,由于推加了压力,所以唧筒可以喷射出射程较远的水流,从形式上看,也很像今天消防队员们经常使用的高压水龙头的雏形,大大提高了现场的救援效率和安全性。

不能不承认,中国古代在防火立法,火警警示,消防人员和消防器材上,确实动了脑筋,用了心思,即便是今天的消防理念中,也能折射出古人智慧的光芒。


联系我们

手机:18840850635

电话:0411-84504442

邮箱:18840850635@163.com

报名地址:大连市甘井子区汇爱街102-2号(地铁1号线华南广场站下车C口出站北行)